2016年1月31日星期日
中國魔術發展歷史-唐代魔術的豐姿
唐代宮廷百戲雜技極為昌盛。唐玄宗開元年間(公元713--7魔術師表演32年),專門設置的宮廷樂舞機構教坊,十分龐大。僅長安教坊的專業藝人即達12000多人,與之規模相等的還有東都洛陽的教坊。各地方郡縣亦有自己的伎人。初唐宮廷的文藝節目分為兩大系統,即“十部樂”和“散樂百戲”。
唐太宗李世民在隋代樂舞的基礎上進一步吸收各民族的樂舞藝術,制定“十部樂”。它們是“燕樂”、“清樂”、“西涼樂"、"天竺樂”、“高麗樂”、“安國樂”、“龜茲樂”、“疏勒樂”、" 康國樂”、" 高昌樂”。其中“燕樂”、“清樂”屬中國本土樂舞,"西涼樂”為經中國長期改造過的西域樂舞,其余皆為外國樂舞。各部樂中又包含若干具體節目,“十部樂”是表演藝術的總稱,它不單指音樂和舞蹈,魔術亦包括其中。如 “缸中遁人”稱為“新羅樂--人壺舞”,人與馬的變化名為 “人馬腹舞”,人體懸空稱為“臥劍上舞”等等。另外,在一些舞蹈節目中也穿插了不少精彩的魔術。武則天時期的“鳥歌聖壽樂"即是其中之一。專為祝賀武則天生日所作的“聖壽樂”中,140名少女婆娑起舞,她們動作協調地變換隊形,遞次排成“聖超千古,道泰百王,皇帝萬年,寶祚彌昌”16個字,難度相當高。舞至高潮時,全體舞伎們服裝色彩突然變化,時而由朱紅色變為綠色,時而又從絳紫色變為大紅色。魔術成了這個樂舞中畫龍點睛的絕妙之處。;
我國魔術“更衣術”最初名為“聖壽樂”。玄宗時又有改進,稱為《雲韶樂》。邵鞍《雲韶樂賦》說" …‥褧衣屢更,新態不窮,忽舉手而縈紫,復回身而拖紅”,由此可見,每個舞伎在衣服變換上,“屢更,新態不窮”。平冽的《開元學舞賦》寫道:" …‥更衣於倏忽之中,始行於朱而曳紫,旋布綠而攢紅,”言其更衣動作之神速,一個回身動作,一次旋轉之間,就換了一套衣服。如果以現代“更衣術”的技術來衡量,把這麼多套衣服不露痕跡地收藏於身上,並且要求變換衣裳時開展和收攏自如,在未發明“按鈕”,且無“尼龍搭扣”的唐代,其難度自然可想而知。
除樂舞部分外,唐文藝演出的另一系統是“散樂百戲"。它以傳統的雜技、魔術為主,包括“頂竿”、“走繩”、"跳丸”、“仙車”、“吞刀”、“吐火”、“馴獸”等。在盛唐開元年間,這些節目經常與樂舞節目同時參加皇室舉行的“大酺”演出。
帝後生日,稱“千秋節”。每逢這樣的日子,唐皇室常在長安城宮牆邊的勤政殿和花萼樓以及在東都洛陽的橋畔搭起帳篷,舉行上萬人的大宴會,大宴百官,會見外國客人。這時,百戲畢呈,名日“大酺”。《唐人小說》作者之一陳鴻祖在《東城父老傳》中說:“賜天下牛酒,樂三日,命之曰'脯’,以為常也,大合樂於宮中……萬樂具舉,六宮畢從”。 規模的確驚人!據說參加演出人員單鼓手就達兩萬人。這種演出只靠京城教坊的力量是不夠的,需向全國各地調集演出人員。因此,“大脯”又是對全國表演藝術的大檢閱。開元年間在洛陽舉行一次大酺,僅河內郡守就派來300多藝人。當時,鼓樂齊奏,彩繪的寶車一輛接一輛;連拉車的牛都戴上猛獸的面具、披上華麗的盛裝。顯出十足的爭奇比勝的勁頭。
“魚龍”、“吞刀”、“吐火”等魔術節目,在“大酺”演出中有重要地位,尤其“魚龍”這個節目,經過隋代的加工提高,更加精彩。幾乎每次“大酺”演出中都有這個節目。《樂府雜錄》說“一日賜大酺於勤政樓,觀者數千萬眾,喧嘩聚語。莫得聞魚龍百戲之音,上怒欲罷宴”。因觀眾較多,聚語喧嘩,妨礙弓唐玄宗李隆基看魚龍百戲,使其大發脾氣。可見魚龍等節目多麼受當權者的喜愛。
公8世紀中葉,爆發了安史之亂,文化藝術遭到破壞。此後宮廷樂舞日漸衰落,藝人流散於民間。因此,在中晚唐,以民間賣藝為主的小型魔術發展起來。唐代中期,長安賣藝者多集中於慈恩寺一帶。演出場地有 “戲場”、 “樂棚”、 “道場”、 “變場” 等。道場是寺院和尚借講經之機聚眾演藝的地方,可說是一種經常性的廟會。在這種場合,民間魔術藝人特別引人注目。有演出手自臂膀上卸下,足自脛骨處下的,有擊球,有劍舞,表演各種雜技,戲劇,魔術。
單憑徒手變化什物的魔術稱為 “手法門”。唐代民間魔術的流行,使 “手法門”等進一步豐起來。
唐開元年間,名士陸羽 “入令黨” 擅長表演 “木偶”、 “假吏”及 “藏珠”。 “藏珠”屬何種技藝,目前已不甚明了;但據記載,早在南北朝時,即有 “藏珠” “弄珠”這一類變心球類的技藝,推測起來,唐代以後變化球類的成套手法魔術 “月下傳丹”、 “仙人栽豆”等大灼是從此節目發展起來的。唐人蔣防的幻戲志?述了民間專業魔術師馬自然的高級手法;他表演的種瓜以器臨時盛土,須臾引蔓生花,結果取食,香美異常。 “又遍身及?上摸錢,所出的錢不知多少,投井中呼之一一飛出。 “空手取錢”就是後來著名魔術 “大變金錢”的一部份,屬於純手法。
唐人孫顧幻異志說:衢州一位姓施的業余魔術高手,在夜飲親朋時,用剪刀剪一梳髻紙人。拋向地上然後自己唱曲,紙人起立飄舞不息。這可能是傳統戲法 “扇戲”的最早記載。
唐代民間亦有化學魔術。段成式酉陽雜俎說:大歷年間,南方一術人到,一天,寺中舉行數千余人的齋會,這時,術人作法,含水噴於牆上,牆上頓時出現一幅 “維摩問疾”變相圖,”五色相宜,如新寫逮” 半日方才消褪,據說圖中衣上的花紋經兩日猶見。
還述了江淮魔術師王?的表演。他的戲法一夕開花屬於比較成功之作,即將未開花密封於器皿內,一夕之後,花自開放。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