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4日星期一
中國魔術 - 發展簡史
魔術在我國古代稱“幻術”或“眩術”,魔術表演者叫魔術師表演“幻人”或“眩人”。
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也是世界上幻術發祥地之一。 幻術在我國起源很早。由於過去的社會未予重視,把它列入“左道旁門之術”,所以這方面的資料十分零碎。正史記載首見於西漢時代,稗史中有關資料則可追溯到夏周。據載遠在公元前1562年夏朝的第17帝履癸:“棄禮儀,求倡優侏儒,而為奇偉之戲。” 說明當時已有正式的雜技、幻術演出。
《列子集釋•湯問篇》載有巧匠偃師者,制造了一個能歌善舞的木頭機械人:“巧夫頁其頤,則歌合律;捧其手,則舞應節。千變萬化,惟意所適。”其機關設計和制作工藝是相當精巧的。無怪乎連春秋戰國時代著名設計家墨翟也自愧不如。 晉書《西京雜記》(凡六卷)載有秦末“東海黃公”的故事:“有東海人黃公,少時為術,能制蛇御虎,佩赤金刀,以絳繪束發,立興雲霧,坐成山河。及衰老,氣力羸憊,飲酒過度,不能復行其術。秦末,有白虎見於東海,黃公乃以赤刀往厭之。術既不行,遂為虎所殺。”
張衡在《西京賦》中亦雲:“東海黃公,赤刀粵祝,冀厭白虎,卒不能救,挾邪作蠱,於是不售。” 這要算是我國記載得最早的一位幻術師兼馴虎大師。
漢代吸取秦朝失敗的經驗教訓,對農民采取一定的妥協政策,從而鞏固了統治地位。漢武帝雄才大略,大興水利,使農業得到了發展,工商業也隨之發達起來。農業也支持了戰爭。武帝先後兩次派張騫通西域,中外文化交流開創了一個新紀元。西域的幻術也隨之正式傳入東土。漢朝既出兵反擊南、北匈奴,又加強了與西南少數民族的聯系,使當時的封建社會出現了極為強盛的局面。 一時的國泰民安,帝王將相們窮奢極侈就變本加厲起來。漢武帝尤喜為“角抵之戲”和“魚龍曼延之戲”。信任方士之言而“好仙道”冀圖永遠享樂,長生不老。這一切為西漢時代雜技、幻術的興盛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具有代表意義的就是“魚龍曼延”。 “魚龍”,說的是一頭龐大的像征吉祥的人工彩扎巨獸,由人扮演。出場後,先在庭上戲耍,忽而躍入池中立即化成一條大的比目魚,噴水吐霧。倏忽之間,又在水霧中變成一條八丈長的黃龍(“海鱗變而成龍”),再跳到地上搖頭擺尾(“化成黃龍八丈,出水敖戲於庭,炫躍日光”)。 “曼衍”(曼延也),“巨獸百尋,是為曼延”,即一種相當巨大拖延很長的彩扎大獸。穿場繞行之間,忽然從曼延的背上變出了神山仙境(“神山歘忽,忽從背現”《張衡賦》)。
今天,我國的魔術家們大都認為這是中國最早的大型幻術表演。作者們對此看法不完全贊同。我們認為,更准確地講,它是一種傳統的民間節日燈會游戲,如同流傳至今的龍燈、獅舞(可在大獅子肚內突然生出小獅子來)一樣,用以志慶吉祥豐收的喜悅。《鵝幻彙編》的魚龍變幻制作圖也證明它確屬燈戲。然其聲勢之浩大,變化之離奇,機關之巧妙都不能不令人嘆服我們祖先的聰慧靈巧。因此,我們同意有的魔術家的看法,“魚龍曼延”和傳統的中外巨型魔術是有很大區別的。只是從“變”的意義來看可以認為它是我國最早的大型幻術而已。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